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皮肤科杂志》 > 1998年第1期
编号:10283857
伴血管性皮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皮肤科杂志》 1998年第1期
     作者:张晓 汤美安

    单位:510630 广州,中山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中华皮肤科杂志980125

    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发生血管性皮肤病变有明显的异质性,临床表现多样化,其中有些可以是脑出血等严重病变的先兆,带来不良后果或死亡。然而几乎未见伴血管性皮损的SLE患者与不伴有风湿性血管炎的SLE患者临床特征间的比较,我们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,比较伴血管性皮损的SLE患者与不伴血管性皮肤病变的SLE患者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及病死率有无增高。

    一、病例和方法

    我们回顾了1989年8月至1996年7月7年间住院的SLE病例,采用美国风湿病协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表1 SLE患者伴血管性皮损组与不伴血管性皮损组临床特征的比较

    分组

    例数

    心肌炎

    心肌缺血

    浆膜炎

    肺炎

    严重神经系统病变

    血小板减少

    (8×109/L)

    24h尿蛋

    白异常
, 百拇医药
    (>0.5g/24h尿)

    抗心磷脂

    抗体阳性

    治疗情况

    死亡数

    皮质激素

    环磷酰胺

    伴血管性

    皮 损 组

    29

    1

    0

    11
, 百拇医药
    5

    4

    8

    27

    24

    29

    17

    4

    不伴血管

    性皮损组

    39

    1

    3

    10
, 百拇医药
    8

    3

    9

    28

    11

    39

    13

    4

    χ2

    -

    0.05

    2.33

    1.18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0.004

    0.67

    0.18

    4.88

    27.74

    0

    4.31

    0.20

    P值

    -

    >0.05

    >0.05

    >0.05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>0.05

    >0.05

    >0.05

    〈0.05

    〈0.01

    >0.05

    〈0.05

    >0.05

    会1982年诊断标准确诊的SLE共68例,其中男5例,女63例,年龄最小10岁,最大60岁。分为伴血管性皮损SLE组(29例)和不伴有血管性皮损SLE对照组(39例)。

    1.伴血管性皮损SLE组(VCL):有一种或几种典型的血管性皮损患者29例,平均年龄29.38岁,起病至确诊的时间为5.09个月。其中21例皮肤活检证实有血管炎改变(血管壁白细胞浸润及纤维蛋白样坏死)。8例未做活检的均有典型的皮肤紫癜、溃疡及肢端掌面点状出血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.不伴有血管性皮损SLE组:不伴有血管性皮损SLE对照组经过以下3种筛选确立:病史中无血管性皮损的症状及体征,从未出现过血管性皮损的诊断或活检无血管炎,至少随访2年。选出39例,平均年龄29.84岁,起病至确诊的时间平均为3.10个月。

    3.统计学方法:在评价定性资料时采用χ2检验,定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。死因分析采用相对危险度分析。

    二、结果

    1.伴血管性皮损组与不伴血管性皮损组的临床特征:两组年龄、性别及治疗情况基本一致,但出现症状至确诊的时间及抗心磷脂抗体出现频率有统计学差异。在研究对象中90%均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受累,主要在心、肾、浆膜、血小板及神经系统(仅限于灶性脑出血、无菌性脑炎和横贯性脊髓炎)。经统计比较血管性皮损与不同系统及脏器受累的关系后表明,只有肾损害与血管性皮损有密切相关,而

, http://www.100md.com     其它内脏受累与之无关,详细的情况见表1。

    2.血管性皮损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:在分析的68例患者中有22例曾经做过肾活检,伴血管性皮损组13例,不伴血管性皮损对照组9例。按WHO统一肾病理分型(分六型),经统计学处理血管性皮损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。

    3.血管性皮损不同种类间抗心磷脂抗体(ACL)和蛋白尿的差别:皮肤紫癜或溃疡、肢端掌面出血点、雷诺现象、网状青紫和冻疮样皮疹间ACL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别,而24小时尿蛋白异常在冻疮样皮疹型中并发率很低,与其它类型存在极显著差异,详见表2。

    表2 29例伴血管性皮损的SLE患者血管性皮损分类及抗心磷脂抗体(ACL)和蛋白

    尿的检测结果

    类 型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例数

    (%)

    检查例数

    ACL阳性

    例数

    蛋白尿

    例数

    皮肤瘀斑或溃疡

    9(0.31)

    8

    7

    8

    肢端及掌面瘀点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10(0.35)

    10

    8

    10

    网状青紫

    7(0.24)

    7

    6

    7

    雷诺现象

    8(0.28)

    8

    4
, 百拇医药
    8

    冻疮样皮疹

    3(0.13)

    3

    1

    1

    4.治疗前后ACL的动态变化:治疗前伴血管性皮损组ACL阳性率为82%,无血管性皮损SLE对照组ACL阳性率为28%,经泼尼松0.5~1mg/kg治疗3个月以上,此时皮肤血管病变表现早已消失,复查ACL,两组阳性率明显降低,均为10%,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。

    5.伴血管性皮损组与不伴血管性皮损对照组死因分析:伴血管性皮损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在13.7%和10.2%,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。其死因包括神经系统损害、肾衰及感染,在伴血管性皮损组死亡的4例中有3例死于神经系统损害,其死因相对危险度分析RR>1,而对照组仅1例,数字上有明显不同,但无统计学意义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三、讨论

    据文献记载SLE患者约半数可见血管性皮损[1],其中以雷诺现象出现率最高,血管炎性皮肤病变(包括皮肤紫癜、溃疡、荨麻疹和肢端掌面出血点)次之,网状青紫和冻疮样皮损最少[2,3]。本研究对象的情况分析提示:血管性皮损发生率在42.64%,与前述基本一致,但分类后则发现血管炎性皮损最多,占全部血管性皮损的66%,特别是指趾末端的点状出血,而第二位才是雷诺现象。比较了伴血管性皮肤病变组与不伴血管性皮肤病变对照组SLE患者内脏受累的情况,发现仅肾脏损害(24小时尿蛋白>0.5g)与血管性皮肤病变有关,这表明皮肤血管病变能反映肾小球的损害,且往往同时存在。

    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,伴血管性皮肤病变组ACL阳性率高达82%,对照组仅28%,如果进一步细分类,血管性皮肤病变各类型之间ACL阳性率并无差别,由此可见ACL与皮肤血管性病变有相关性,但与血管病变的类型无关,故不能用于预测区分皮肤血管病变的类型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血管病变被认为是内脏病损的一种,预示着SLE病情较严重,目前有关它的病死率罕见报道,我们比较了两组的病死率,结论是伴血管性皮损组与不伴血管性皮损SLE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,但从死亡原因看,伴血管性皮损组死亡4例中有3例死于神经病变,而对照组仅1例死于神经系统病变,其它3例分别死于肾衰(2例)、感染(1例),可见神经系统病变已成为死亡最危险的因素,特别是在伴有血管性皮损的患者。

    参 考 文 献

    1 蒋明, 田新平, 李学旺, 等.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. 见蒋明主编. 风湿病学.

    上册. 北京: 科技出版社, 1995.1001-1041.

    2 Waatson R. Cutaneous lesions in SLE. Med Clin North Am, 1989,73∶1091-1096.

    3 McDonald J, Stewart J, Urowlty MB, et al.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

    SLE. Ann Rheum Dis, 1992,51∶56-60.

    (收稿:1996-09-26 修回:1997-01-22), 百拇医药